02/11/2015
中德合作 工業創新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第八次訪華,有人相信中、德合組交易所會有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實德、中這兩代機械製造業大國「合作升級」,共同實現「工業4.0」,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反而更值得重視。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可望推動中德兩國的工業技術持續互相學習。
繼英國最近向中國示好之後,德國也不甘落後於英,德總理再度訪華,尤其是當默克爾收容中東難民的政策,在國內備受壓力的時候,到中國成功促成定單,確會有助她挽回民望。
事實上,兩國總理簽署的13項協議,包括中國向德購買100架A320、30架A330飛機(總值170億歐元,約1,440億港元),這些定單日後為德國帶來的進帳,對人民來說,比任何政治口號來得實際。
英、德之後,法國亦已急於加入向中國示好的歐洲國家行列。傳統上,歐美同聲同氣,一向同一陣綫,但在中、美雙方近來在南海擺出劍拔弩張姿態之際,歐洲列強卻擁抱中國,只因中國「富起來」,「富起來」不是基於香港人的觀察或推想,而是有數據支持:未來五年,中國GDP年均增長將不低於6.53%,未來如是,過去又如何?2014年中國人均GDP(46,629元人民幣,下同)就比五年前的2010年(30,567元),人均多了1.6萬元收入!五年間有此成績,不可謂不驚人,而按推算,到2020年,人均GDP就有68,153元,月入約5,700元,比2010年增逾倍。
隨着「兩孩政策」落實,中國人口亦會進一步增長,面對這個龐大市場,未來10年仍會是各國經貿發展的磁石,商機所在,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忽略它,他們又怎會不向中國示好、靠攏?
若中英合作,重金融、經貿;中俄合作,重軍事、資源,那麼,中德合作就應看重工業、機械製造業。今年是中德創新合作年,回應德國在《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提出的「工業4.0」,中國也有《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內容大致都是創新、質量、可持續、優化結構及人才等;相比之下,「工業4.0」似乎就更加具體:聯繫(傳感器、高速網絡)、數碼資訊(雲端計算、大數據)、優質製造(高增值製造產業),再具體一點就是:自動化、數據傳輸、機械人、3D打印技術、傳感器、智能機床。
以上令人聯想到「綫上綫下協作」的營運模式(O2O),即使是知識型經濟,也不能單靠新媒體、新模式就營運得到;腦裏天馬行空的構想,總不及手上工業製成品的實在,應用程式App來App去,就真可以完全取代現實生活裏的工業製品嗎?
因此,除工業4.0外,希望中、德兩國還可在智能機床方面有所發展,以至突破。無論「智能」與否,機床都是製造機械之母,工業產品需要由機器製造,這些機器或原料都需要靠精確的機械製造它們出來,例如刨削大型工件及可進行物料加工的「龍門刨床」就是工業的母機。
世界仍需要實業,若今時中德在這方面有技術交流和合作,日後全球所有機械都將由兩個工業大國製造,這對世界經濟發展及建設的貢獻,將是無可估量。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