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6
政策前瞻 善用盈餘
政府今天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算案旨在以財務手段「利民」、「紓困」。為香港長遠發展着想,富前瞻性的利民政策十分重要,而目前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同樣需要有解民於倒懸的紓困措施,箇中平衡,就要看財爺的眼光與勇氣。
香港如盲目實行福利主義,只會拖垮政府庫房。
公共財政縱有盈餘,但年年「派糖」終非長遠之計,而預算案要所謂「量入為出」,遂向來都傾向保守,一位稱職的財政司司長要高瞻遠矚,看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潛力之所在,同時要有膽識,把資源適時、適當地調撥。
昨天已有不少人預先問:「公屋會否免租?會免租多少個月?」,也有人質疑消息中「長者iBond」這個讓退休人士獲得固定回報的金融產品。其實,這些「派糖」措施與雪中送炭仍有一段距離。
雖然不少香港人都傾向只求即時受惠,但試想想,今年派完,明年又派,在2016環球經濟發展都未許樂觀的情況下,若政府因有眾多這類「一次過」的「派糖」措施而不為未來發展而綢繆,一旦財政緊絀,屆時要發展,恐怕亦有心無力。慷政府之慨的政客有很多,認為「派糖」多多益善的市民亦不少,但公帑既然是取諸社會,便應該用諸社會,討論應聚焦於哪裏用、怎樣用、用多少,而不是派給誰、怎樣派、派多少。公帑要敢於花在能令社會持續發展的方向,才稱得上是用得其所,而並不是為求掌聲、不顧明天的「派糖」。
筆者一直希望政府可以善用盈餘,照顧民生未來需要。每年盈餘應主要分配到四大用途上:投資、教育、醫療及房屋,也都應是在恒常撥款之外的特殊撥備。投資(如「未來基金」)在於替公共財政開源;教育在於支援下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醫療為應對社會人口老化的需要,而房屋則往往是社會矛盾根源,增撥資源,尤其是在多建專以青年人為對象的房屋上,都有助社會和諧。如能這樣善用盈餘,並務實執行,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就遠勝任何「派糖」措施。
有前瞻性「利民」的撥備,不代表對「紓困」揞住荷包。針對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政府要有智慧及同理心,辨識出有真正需要人士,雪中送炭。
一份值得期待的預算案,要同時兼顧社會長遠發展及民生需要,才可讓港人看到希望,社會矛盾和不滿情緒才得以紓緩。筆者期望所有福利主義者要為社會長遠利益着想,不再短視,而變成盲目要求「派」。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