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17
港府扶創科 資金做後盾
面對全球化競爭,不少國家或經濟體都會積極以匯率價格做武器,以求增加出口,多做生意;要增出口產值可用匯價,而減稅則可吸引企業到來開設公司,從而增加就業。這些優化營商環境的手段,有為政府應該多做、繼續做。
今時香港公共財政充裕,應更有條件開展一些有利營商的計劃,帶動經濟。
毋庸置疑,創新創意產業是環球經濟出路,若以香港、深圳在創科研發上的投資便可預見兩地「創科」競爭力的優勝劣敗︰2015年,港在研發上投資180億元,而深則多達800億!耕耘與收穫一向成正比,今時港「創科」競爭力遠較深遜色,「賽果」合理。
本欄上周談優化營商環境,從錢(稅)和人(勞工)入手,而扶植本地創科產業,同樣也是看錢(投資)和人(人才)。創新創意創科,都以人才為關鍵,不同於勞工密集的產業,沒有知識型勞工,產業將難以發展,從而紮根。不過,人才對創新固然重要,但沒有資金,亦難以實現大計。
想當年,其貌不揚的馬雲在香港連公司註冊費也付不起,若不是獲首輪投資者青睞,恐怕他今天仍在杭州教英文或做義務導遊;直至2000年,阿里巴巴獲日本巨企軟庫(Softbank)入股2,000萬美元便更如虎添翼。從註冊費起,至軟庫入股,馬雲或阿里巴巴這個創科企業的象徵,都與資金結下不解緣。
看軟庫在電訊、電子及創意產業上的投資,大家會有更多啟發。與其他大大小小規模的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VC,即「創投」)一樣,軟庫也投資於創科企業,例如雅虎日本和線上遊戲開發商工合線上娛樂(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相信軟庫這些投資的過程和故事,都會與投資於阿里巴巴的大同小異,既然軟庫可以做創投,港府也可考慮自己做VC。
綽有盈餘的港府大可把創科基金加碼,令它有較大的資金池去支持本地創意產業,而創新科技局也應發揮「揀蟀」的功能,甄選有前景的創科公司,加以注資。有眼光的天使投資者有資金作後盾,投資於以創科業務為主的初創企業,港府同樣可以做。當然,從「揀蟀」、注資等過程中,政府絕不能私相授受,只令「小圈子」「自己人」得益;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接受投資的項目或會失敗,甚至虧蝕,只要有個開始,在政府扶持下,本地創科產業才可紮根發展,生機蓬勃。
公帑必須花得「巧」,也應向創科產業傾斜。即使政府不願意做VC,也應牽頭做一些資金配對的工作,哪怕那只是些初創企業或中小微企與小額投資的配對(mini finance),都應多搭建官方組織的「眾籌」、集資平台,以扶持創科產業。
不少人會誤以為,手機應用程式已是創科產業的全部,其實香港並不缺乏一些新的發明或點子,例如幾個月前便有中學生以低成本,製造出人工皮膚,解決了植皮時健康皮不足的問題;另又有中學生發明了「乳糖酶小珠子」,防止患乳糖不耐症的人,在攝取奶製品時肚瀉。留意,這些都只是中學生,可見香港現時創新創意的氣氛已形成,只欠資金這個「東風」而已。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