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0/09/2012

貨幣戰爭與房屋資助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1975年當越戰結束後,人們也認為冷戰時代引起的世界大戰危險可以消除,卻不知道七十年代美國將金本位(一定的黃金儲備,作為發行貨幣的基礎,以防貨幣亂印)的取消,才是另一場以貨幣打的世界大戰的開始。

 

  二戰之後,據說美國擁有世上75%的黃金,1973年之前,她把美元定為每安士35美元,各國如擁有美元的外匯,他們都可以35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因此美元被世人稱為美金,後來因要兌換黃金的國家愈來愈多,美國便廢除這項承諾,金本位至此瓦解,兌換的國家為何愈來愈多?說穿了,鈔票會否印得太多?

 

  金本位取消後,美國更肆意去發鈔,到了今日,單是美國的國債就有17萬億美元,但黃金儲備只大約8,133.5噸左右,市值不外乎4,367億美元左右(以每安士金價1,670美元計)。美國國債是現有黃金儲備38倍,可想像美國以印鈔將經濟規模膨脹了數十倍,「發鈔霸權」任意掠奪全球資源。

 

  我們從地產的角度去看,香港(港島區)的呎價由1973年220元增加至2010年8697元,增幅是39倍,是否很貴?似乎未及美元的泡沫大呢?這種趨勢會否繼續?

 

  筆者認為會的,歐美經濟虛弱,而其人民顯然未準備好勒實褲頭去捱窮還債,眾多量化貨幣的方式(QE只是其中一種)極有機會繼續出現,未來貨幣貶值更嚴重的可能性極高,加上股票市場在投資的穩定性失效,樓市成為相對有效的資金避難所,如此看樓價向上的機會仍很大,如果說買樓是高風險的投資,需要的人若不買樓的風險將更高。

 

  如果以上的是事實的話,政府要做的,其實是讓更多人擁有資產,但鑒於新建樓宇鞭長莫及且成本太高,只有以現有資源去解決問題方為實際,所以我認為政府重新發售公屋是必須要考慮的項目,縱使之前的經驗告訴了我們,將公屋業主及租客放在一起會產生大量的矛盾及問題,但我認為擁有大無畏精神的政府團隊是值得從這方向闖關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8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9-24 07:07 PM
  • #9
  • 回覆 #7 Shulin


    遲回致歉!多謝你的支持和問題!

    當然,完全的自由市場是最理想的,沒規限、沒干預,人人也喜歡!只是,現實是當資源遠少於需求的時候,便應該要有規限,因為規限比配額制度更有效,干預市場亦較少,因此,我是同意港人港地的,因為當香港的市場不足以承受內地購買力的時候,而內地的購買力又可能遠勝香港人的時候,港人港地便可以保障到香港人擁有本地物業的機會和空間!

    這種方式在新加坡一早已行,而且更加仔細去分開不同族裔的市場!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9-24 07:07 PM
  • #8
  • 回覆 #6 Guardian


    公務繁忙,遲了回覆不好意思,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點解住公屋的人士要買自己的單位?相信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

    一些人是想將自己打算長期居住的地方成為資產,永遠擁有!

    事實上,在會計角度,長期交租當然不及供滿一層樓化算!更中間包含了安全感!對前路的掌握!對安定的希冀,這是草根的一個選擇!人有選擇才有公平和公義!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hulin發表於 2012-9-12 11:01 PM
  • #7
  • 不知筆者對港人港地有何看法?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uardian發表於 2012-9-12 07:34 PM
  • #6
  • 我就想唔通, 如果一个人巳經有得租住一个公屋單位, 点解要買这个單位? 型象上较居屋私樓差, 又沒有会所設施, 買咗都难再賣出啦, 為何会買?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9-11 04:37 PM
  • #5
  • 回覆 #3 ET


    多謝你的支持!

    如果我以上的看法是正確的話,在實際上,數十年前美國已經開始QE了,我們的世界其實一直也不安全,說洗腦,還有甚麼比美國模式更高明、更不自覺地甘心迷醉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9-11 04:33 PM
  • #4
  • 回覆 #2 ks388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如果政府可以令到社會更多人擁有資產,便可以抗拒及平衡美國發鈔的搶掠了,擁有資產除了可以透過置業外,健康的股票市場亦可以,只是香港的股票世界仍受美國模式所操控,所以強積金的回報仍然是強差人意,保護不到市民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T發表於 2012-9-11 12:49 PM
  • #3
  • 美國「發鈔霸權」危害全球經濟,叫它做「美帝」真沒改錯名。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s388發表於 2012-9-10 10:13 PM
  • #2
  • 香港地資源很有限,是很難對抗「發鈔霸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