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8/01/2013

施政報告反映的樓市危與機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梁特首推出的施政報告,市民普遍反映正面,是一份有反映民意,亦有長短線全面發展計劃的藍圖,市民可透過閱讀這藍圖知道及了解自己的處境,可以為未來好好地去作一個踏實的計劃,掌握報告中顯示的「危」及「機」,好好去面對,便能趨吉避凶。

 

  顯然,從短期來說,我們不可能要求政府無中生有,在缺乏熟地的情況下增加供應。所以施政報告沒有太大的驚喜,看不到供應比之前有多大轉變,只見到政府有誠意去列出時間表,但推出的供應絕對滿足不到需求,恐怕連每年增加的需要數量也未必化解到,前特首的荒廢,顯然是不可補救的!

 

  那麼5年後是否能在供應上得到大的改善?對不起,我的看法是相反的。我一直在此說,增加供應其實也增加了建築成本上升的壓力。幾年後,香港進入了更大型的基建時期,政府由開發土地到開發市鎮,建築成本一定會大升,建築界進入「人力荒」。市鎮發展引起的價格上漲被很多人低估了,發展地皮只是以增加地面工程為主,但發展市鎮卻會衍生大量的地下建設,包括地下水道、也包括道路的建設!

 

  香港第一個長遠房屋政策是港英政府時期的十年計劃,這計劃最後沒有準時達標完成,原因不是當時政府沒有誠意,而是政府部門包括路政署也疲於奔命,最重要是建築成本上漲令到不斷超支!政府發展新市鎮,更將會與民間爭人才和技術,建築成本怎會不急升?

 

  香港是一個全民就業的社會,現在亦沒有外勞制度,建築工人從何來?自然要提高工資和待遇吸引人才加入建築界,引起的漣漪效應就是工資急升,最後香港會發覺自己是不可以應付到大型的基建,非靠外勞不可,但是各工黨亦不會容易就範。其實,限制外勞是為了保障本地工人,但工資上升一樣會令成本和價值急升,現實是,不是要不要,是如何分界線。個人認為,應該要為建築工人做一些統計和發展計劃,確保香港的工程能夠令香港的工人得到足夠的工作和工資之後,就應該劃分一些地帶,例如新市鎮的工程讓外勞加入,我認為現在就要計劃,否則到時做又會為時已晚。

 

  另外,發展商會如何推出樓花亦是變數。如果發展商急需出貨,便會有劈價情況出現,這樣一手樓佔整體成交的份量便會增加。當然,社會現在的處境是一個滯漲現象,整體成交量應該都是愈來愈少的,如果發展商劈價引起二手樓劈價,相信會製造3至6個月的成交較多,然後再逐步收縮。

 

  有人說梁政府傾斜於發展商是十分不公平的,因為我在這裏也撰文說過,其實梁政府上場4個月左右,香港地產霸權的優勢已經消失了大部分。而從施政報告所見,顯然政府和發展商的關係正在重建中,報告中有不少官商合作的項目,這是十分健康的。此外,政府也應借鑒商界的高效率及靈活性,以房協在市民心中的威信,綠悠雅苑不計地價也要$6510一呎,行政成本之高令人吃驚,所以新階段官商合作是最好的。但有趣的是,未來和政府合作緊密的發展商,是否為現在的最大既得利益者?還是利益會重新分配,由另一班發展商當時得令去執牛耳?

 

  最後,我認為金融發展不可忽視,現在樓市過份熾熱是因為股票市場近年也頻頻失利,不只令到很多人的老本大減,連強制性公積金也不能令市民得到滿意的回報。股票市場失利是因為,國際的莊家以歐美為主,他們的虛弱令市場不健康運作,市場需要新的莊家去主導,新霸主非中國莫屬,顯然內地正改革金融市場,而香港正正擔任了重要角色,中國只要表現合格便可以稱霸國際金融舞台,股票市場有健康運作,投資的資金便不會集中在房地產了,房地產的需求和上升壓力,可以隨時在幾個月內大幅下降。

 

  量化貨幣寬鬆政策之所以令資產價格上升,是因為錢多於貨,當可投資的貨增加時,市場便會急變,我認為在今年內會出現金融市場成為投資主導的新局面。當然,和過去數年一樣,香港人會持有愈來愈多的人民幣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警方計劃今年新增逾1,300組閉路電視,未來或有機會「行幾步就一部」閉路電視,你認為是否侵犯私隱、監控過度?►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17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52 AM
  • #18
  • 回覆 #8 樓市分析員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多謝你上來分享,你對樓市研究之熱誠及認真令人感動,只是因為工作的繁忙我遲了回應及未有時間去拜讀你的報告,我一定會抽時間去了解一下,然後再上來和你分享和交流!多謝!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51 AM
  • #17
  • 回覆 #7 雨蝶


    多謝你的留言!

    我認為這份施政報告對下一代受惠,正確來說是放棄了現有的白表人士!我相信大部分的白表人士將會成為公屋輪候冊人士!是不公平及不幸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51 AM
  • #16
  • 回覆 #6 Infokids


    多謝你的留言!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亦因為施政報告了結了曾蔭權欠缺長遠策劃的問題,所以仍有人認同這份報告,但我認為聯繫匯率牽涉中美的貨幣大戰,要取消恐怕不會是短期的事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50 AM
  • #15
  • 回覆 #10 Sher_Fan


    多謝你的留言!

    不少市民仍對施政報告失望,特首應多深究其失望的原因。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50 AM
  • #14
  • 回覆 #5 scl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你說得真是十分精彩,看後感到痛快!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49 AM
  • #13
  • 回覆 #4 takethat


    多謝你的留言!

    長遠策劃也十分重要,如果前特首曾蔭權有類似的政策,今天我們便安樂得多了,但話說回頭,長遠做了,開始要做短期可以做的事,因此未來我的文章亦會討論短期可以為樓市做的,不可以說短期沒有辦法,這事實是政府的責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49 AM
  • #12
  • 回覆 #3 smile00


    多謝你的留言!

    作為一個市民來說,是有權對政府作出要求和批評的,看來梁特首要繼續努力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3-1-26 11:48 AM
  • #11
  • 回覆 #2 RabbitPoon


    多謝你的留言!

    量化貨幣寬鬆引起的問題,就是這世界銀紙太多貨物太少,「貨」不一定是地皮,股票市場更健全,可令房地產市場更健康,政府將房產證券化,例如我之前提過將居屋的地價部分,發股讓白表人士率先認購,既可給予市民投資機會,亦可以製造到「貨」去抵銷貨幣的量太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her_Fan發表於 2013-1-21 10:21 AM
  • #10
  • 梁特首推出的施政報告,市民普遍反映正面??????唔係阿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樓市分析員發表於 2013-1-21 01:31 AM
  • #9
  • 另外從我分析所得,据据2011年人口普查内各区的134個樣本大屋苑 , 發現有-個普遍性的現像。在同一個屋苑内,居於自置物業家庭數目 / 該屋苑內家庭總數的比率卻是十分高 , 该134個样本屋苑的平均數约75.8% 。即是說,在某一個屋苑内假設合共有1,000戶家庭 , 其中758個家庭是居住于其自置物業。這個数据可反映 > 75% 的單位都是由用家自用的 , 其實私人住宅用來炒賣、收租投资的情況並不如外间形容般嚴重。

    私人住宅用來投資及炒賣只屬少數的話 (約1/4) , 再加上空置率及空置量持續下滑 (Table 2) , 過去3 – 4 年樓市升浪好大機會係由市民对自住的剛性需求所产生。因此 , 正如樓市分析3所述 , 近一年來大陸人入市比例下跌 , 特區政府用行政手段處理樓市有否断錯症、落錯葯 , 閣下需自行判断 (我會另文分析 SSD及 BSD)

    For details pls refer to my blog http://blog.yahoo.com/_RK223QDG24GUCUOK3ALBDFSXPA/articles/1004891/index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樓市分析員發表於 2013-1-21 01:27 AM
  • #8
  • 汪生,我做左一個分析,去睇下全港各区的134個主要大屋苑内 (note 1),其自置物業 (租住) 家庭之收入及供楼 (租金) 負擔情況。根据统计结果 , 無論係上車盤、中價盤及豪宅 , 供樓負擔比率都大约 20% , 尤其有一些上車盤 , 供樓負擔比率實在20% 以下 , 這與樓市分析3所寫的情況差不多;有-點要注意 , 就算係新界 (e.g. 屯門、元朗、北区等偏遠地區) 最平的上車盤 , 自置私樓家庭之入息中位數大多都在 $30,000多元以上 , 比 2011年的香港家庭入息中位数的 $20,500高出差不多5成。反映 , 居於私樓家庭的收入是遠高於整體家庭月入中位數。如有興趣知道各区主要屋苑的租金支出、按揭供款、負擔比率中位數 , 可參閱 my blog

    http://blog.yahoo.com/_RK223QDG24GUCUOK3ALBDFSXPA/articles/1004891/index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雨蝶發表於 2013-1-20 09:43 PM
  • #7
  • 最終亦未有辦法去解決樓房問題,只是一個字"拖",受害始終是香港的小市民,對自己的蝸居永遠盼望、期望,但永遠都沒法進入門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Infokids發表於 2013-1-20 08:50 PM
  • #6
  • 根本曾蔭權政府由頭到尾沒有走出八萬五的陰影, 任內以限制土地供應的方式托市, 就成今曰的惡果.
    本人認為八萬五肯定是德政. 就算今天的中產有樓, 他們的後代也未有能力買樓. 香港人世世代代都陷
    入捱貴樓之惡夢之中.
    解决問題之方法是取消聯系滙率. 因為
    1. 美元弱勢, 現在取消只會提升港元之購買力,打擊通脹.
    2. 以美國加息的標準(失業率6.5%. 通脹率2.5%), 香港早就應加息.
    3. 天下無不散的延席,
    聯滙無可能永恒不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cl發表於 2013-1-19 09:02 AM
  • #5
  • 土地是有,不過很多都因種種問題而空置,浪費了土地資源,如啟德及西九便是例子,在投資界有說,時間金錢,如那些大地方一早起了屋,便已安置了不少家庭,也減少了需求及樓價上升之動力,另外尚有不少空置的政府宿舍及學校,其實香港人很簡單,只求政府有效率做事,如那些空置校舍改為老人中心,令老人加快入住已得掌聲,唉!只是不知他們想什麼,等什麼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takethat發表於 2013-1-18 05:09 PM
  • #4
  • 特首在司政報告開空頭支票給市民,市民卻要真金白銀的支付成立甚麼局甚麼委員會的費用,這些新設的委員會遠水難救近火,特首只用司政報告來宣揚愛國,反映問題卻沒有解決措施,很爛很沒內容的一份司政報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mile00發表於 2013-1-18 04:57 PM
  • #3
  • 特首這份施政報告表面上似乎利民,但係深層面上卻解決不到目前的深層次問題,十分令人失望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RabbitPoon發表於 2013-1-18 03:11 PM
  • #2
  • 報告只是提出了問題,然後說政府知道,那解決的方法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