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3/08/2012

我們正處身樓市新常態之中(2)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最近李嘉誠先生表態認為建屋成本直線上升,幾年後單建築費已超過每呎三千元,並強調政府要「計清條數」,因香港的稅收很大部分也來自地產。

 

  特首梁振英就有關言論很快作出了回應,強調必須遵守政綱中的「復建居屋」承諾,並指公屋需要政府長期補貼,對庫房來說是赤字,但政府出售居屋會帶來收入。

 

  以上的唇槍舌劍不單止是概念上的比拼,也是香港改變的寫照。香港70年代以公屋、居屋及租務管制平衡房屋問題,也同時將社會上的財富分配,香港過去可以長期不依賴福利主義,就是樓價長期增值令有資產者得到富裕,這正是97年前的港英政府時代採取的高地價政策的好處。

 

  但這政策雖令有資產者財富增加,卻需要用不少有形及無形之手去「護航」。公屋及限制業主收樓加租權利的租務管制,正好令暫無能力置業的人士得到安居樂業。居屋為未有資格申請公屋的夾心階層提供置業機會,多年來居屋令大約三十二萬個無產家庭成為業主,這不單是資助置業的範疇,從政治的角度來說,32萬個居屋業主令香港有物業家庭成為主流,令資產上升時香港人大多數可受惠,只要保持足夠的公屋份額及上車機會,香港不滿的社群就不會多,只是,以上機制在近年有了重大變遷,令市場變化已不可同日而語。

 

  02年及04年,政府宣佈停建居屋、取消租管及退出市場並大幅減少置業資助,即是說政府在市道最差的時候將以上的有形及無形之手取消,這本來是有其道理的,問題出在後來勾地政策的出現,將買出土地的發球權讓給了發展商,發展商不勾地等於供應減少,供應減少反令囤積土地的發展商受惠!不用成本落注投資反而可賺大錢,世上還有比當香港發展商更一本萬利的生意嗎!?

 

  於是,本來在97金融風暴已消失了高地價政策復活,更進化成為「超高地價政策」,樓價之後不斷向上,但夾心階層因為欠缺置業資助下不單上車無門,更要面對取消租管後的不斷加租,整體資助單位由97年的五萬多,大減到現在只有每年萬五公屋!這班需要資助的人士大家可能忘了,但他們正鐵一般的存在著並累積得愈來愈多。

 

  筆者相信白表人士早已超越了四萬以上,公屋輪候冊已到19萬左右,買不到樓的人已愈來愈多,並累積成怨氣,成為不可補救的問題,說不可彌補並不為過,看以上李嘉誠先生的建築成本理論大家可以知道,未來新建的供應因價格太高並不可令過去錯過上車的及無力置業的人士上到車,他們置業的希望其實是愈來愈渺茫,難度也愈來愈高了!

 

  香港不自知地進入了深層次的矛盾之中,我認為這是香港令人意外地轉換特首的主因,力主復建居屋的梁振英算是將錯誤的年代結束,但是,過去錯過上車及被資助機會的白表人士已累積日多難以疏導,香港的凶險局面不易度過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2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8-22 02:56 PM
  • #3
  • 回覆 #2 ks388


    歡迎你的留言!筆者在08年金融海嘯後已向政府提交活化居屋建議書,建議政府應該要趁當時樓價低迷重新啟動房屋資助,只是人微言輕,改變不到大局!

    讓5000個白表人士進入居屋第二市場,是我多年提出的方案其中一項,我親自同鄭汝嬅局長和梁振英先生也探討過這方案,在政府公佈前我曾經提醒樓價一定會因為這個消息而上升,所以必須要在宣佈後盡快啟動這個運作,現在宣佈得太早,我是不同意的,但除此之外,梁振英先生實施這個政策都是做得相當好而且有勇氣的,有關政策的解讀我會撰文在此和各位分享的,希望大家亦可以給予多些意見。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s388發表於 2012-8-13 09:13 AM
  • #2
  • 香港人最好便是炒預期,新班子真是不了解此心態,一出 5000個免補地價買居屋,便引發因心理預期有需求,近日的居屋價格即升,此乃自己錯自己的思量不周的結果,本是想控制,反是做了炒上去的助力,如此想像下去,一定是引致更大的樓市泡沫,不久一爆發,此新政策便一定苦不堪言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