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爭將屆一年,全區衝突螺旋升溫,美國聲言以色列有權反擊伊朗空襲,無異拱火澆油,也見雙重標準。以國政府當下愈趨肆無忌憚,不惜危害平民,負責任大國惟有由衷順應聯合國呼籲,攜手外交施壓勒韁,才有望阻止禍延。
自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空襲以色列,殺死約1,200人、擄走251名人質後,以軍在美國默許下大舉反擊,早令加沙地帶逾4.1萬人喪命、近200萬人流離失所。
可是,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極右政府,以北部國土安全為由,決定進一步擴大戰線,不僅揮兵伊朗另一盟友真主黨所處的黎巴嫩,更漠視當地主權,連番炮轟首都貝魯特。黎國已逾5分1人口、即120萬人要慌忙避難,單計近兩周,無辜被殺者已數以百計。
內塔愈趨冒進 誤判風險大增
美國一再口說希望局勢降溫,總統拜登(Joe Biden)卻明顯有所偏袒。伊朗周二晚對以色列發射近200枚彈道導彈,拜登牽頭七國集團(G7)領袖緊急商討後,表明一致認同以方有權「相稱回應」,警告將加碼制裁伊朗。
國際社會應當譴責伊朗開火,但美國又何不制裁、追究以色列?以國情報機關上月在真主黨陣營所用傳呼機和對講機埋下炸藥,奪去連兒童在內共42條性命、傷及數千人,形同戰爭罪行。
過去數十年,以伊曾有共識,維持既不言和、也不打仗的低度衝突。只是,內塔尼亞胡政府近月愈益利用國民的安全焦慮,冒進打擊伊朗相關勢力,以圖延續治權,令錯判風險與日俱增。
今年4月,以軍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外交總部,殺死多名伊軍將領,結果伊方出乎意料決定首度對準以國攻擊,因事先張揚並沒造成重大損失,卻打開了雙方直接交戰的「潘多拉盒子」。
以色列隨後乘勝追擊,越境殺害伊朗多名代理人,包括7月於德黑蘭殺死哈馬斯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伊朗強硬和溫和派激辯後,最新發炮反擊,實有不少分析認為是「相稱回應」。
安理會須介入 煞停暴力循環
當美國兩名副總統候選人周二台上辯論,共和黨的萬斯(JD Vance)為求爭取可觀的猶太選票,明確支持讓以色列自主決定應否對伊朗「先發制人」,難免更人憂慮加州大學政治學者Dalia Dassa Kaye所言,心雄的以色列政府恐怕逐漸邁向重佔加沙、吞併西岸,以至佔領黎國南部的未來,戰爭將永無休止。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警告,中東正陷入「以牙還牙的致命暴力循環」,是時候出手煞停。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也申明,安理會有必要緊急採取行動,團結一致要求必須在加沙立即實現停火,推動黎以局勢立即降溫,全力防止戰事蔓延,推動有關各方回到政治和外交解決的軌道。
中美據報正安排兩國元首通話,倘能成事,相信中方將敦促攜手為岌岌可危的黎以局勢降溫。有別部分西方輿論至今連在中東勸和促談亦要分黨結派,要是任何第三方如海灣合作委員會(GCC)、阿曼、埃及,以至俄羅斯,有力居中在以色列、伊朗或各武裝組織之間斡旋調停,國際社會都應全力支持,以免區內生靈繼續塗炭。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