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資》大約半年前,我在本欄寫過一篇題為《四大內銀是超級「中特估」》的品評。再
一個月之後,我又寫了一篇題為《「新國九條」四大內銀宜對號入座》的品評。雖然內銀股已經
不是我杯茶,但我對內銀股的「市值管理」,確實有點「愛之深,恨之切」的感受。
由於一些大型央企的市值一直被市場低估,因此,幾年前中國證監會就提出「中特估」的概
念,即是要求投資者要考慮央企的特性,適度給予合理的估值,這就稱為「具中國特色的估值體
系」。
今年5月,中央推出「新國九條」,其中一點最值得注意。那就是,會考慮將市值管理納入
企業考核評價體系。而當今年9月推出「組合拳」救市時,有關官員也重申「市值管理」的重要
性。
明顯地,阿爺不滿部分上市公司的派息政策,因此提出,要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
公司,限制大股東的減持。另一邊廂,就是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推動提高股息率,
增強分紅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甚至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和春節前分紅等等。
當我最初聽到這個提法的時候,我即時想到的就是內銀股,尤其是四大內銀股。一段長時間
以來,內銀股的估值,不但沒有提升,而且還每況愈下。直到今年,這種情況才稍為改善,因為
四大內銀股今年以來的累計升幅已逾四成(中國銀行(03988)稍遜,只升了三成四左右)
。
*四大內銀仍是超級「中特估」*
但我認為,四大內銀在市值管理這方面仍然未及格,絕對有很大改善空間,因為她們的股價
即使升了幾成,但市盈率仍然只有4-5倍左右(比最惡劣時的3-4倍算是有改善吧!);市
帳率計更全部只得0﹒5倍或以下,而息率則為7厘左右。所以,我形容四大內銀,其實是超級
「中特股」!
自從部分央企被美國制裁,被迫從美國退市之後,這些央企就開始積極推動「市值管理」,
以便回歸內地A股,最主要就是增加派息,準確來說就是提高派息比率,以及增加派息頻率,以
吸引投資者。
這些舉措證明是奏效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移動(00941)、中電信(00728)
、中石油(00857)和中海油(00883),以及中國神華(01088)等大型央企。
她們近年的股價升幅都以倍計,令市值升至一個較合理的水平。
但原來,在中資股當中,最賺錢的是內銀股,四大內銀之中,賺錢最少的中國銀行
(03988),去年都賺21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但上述的三大電信股或「三桶油
」,最賺錢的中石油(00857),去年都只賺1600億元。即是說,最有能力增加派息的
四大內銀股,在市值管理方面,仍然十分躺平。
她們唯一做了的,就是增派中期息,所以,她們的股價今年以來開始轉強,但我認為,這距
離真正的「市值管理」仍有一大段距離。首先,她們今次派的中期息,大約只是去年全年派息的
一半左右,似乎沒有意欲大幅增加派息,尤其是派息比率。當然,這還要等到今年結束後,她們
公布末期業績和末期息時才可以蓋棺定論。
*內銀派息比率只有三成*
我曾經多次提到,表面上,內銀股的息率頗高,但其實,她們絕對有改善空間,因為她們的
派息比率都只有三成左右,相對一些大型國際銀行股,這個比率十分偏低。
以滙豐控股(00005)為例,2023年的派息比率為五成三,即使是之前幾年,派息
比率也有四成多,比四大內銀明顯高一大截。
而且,有一點我是不明白的,四大內銀都是在今年8月底公布中期業績,同時宣布派發中期
息的,但卻要等到明年1月才除淨,而派發日期就要再等接近一個月。即是由宣布派息,到股東
真正收到錢,要等近半年。
其他幾大央企,大概都是宣布派息後兩個月內,股東就可以收到錢。到底這四大內銀為甚麼
要等這麼久才能派息,真的令我十分費解(我知道,過去四大內銀一年只派一次末期息時,股東
也是要等接近半年才收到錢的,即是說,她們的做法是一致的!但這是一致的「慢」)。
你也可以說,這只有第一次時才要等這麼久,當以後再派息時,就不會感到要等這麼久了。
這個我也明白,但問題是,為甚麼內銀股的效率這麼低呢?!
回說問題的核心,就是內銀股的派息比率仍然偏低,這跟她們的賺錢能力是不成比例的。我
仍然堅信,只要四大內銀願意提高派息比率,她們的市值一定會進一步上升,管理層也必定可以
通過「市值考核」這一關!《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